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思想史下
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(2) 
開課學期
103-2 
授課對象
中國文學系  
授課教師
林永勝 
課號
CHIN3004 
課程識別碼
101 41202 
班次
02 
學分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新505 
備註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 且 限學號雙號 且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5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32CHIN3004_02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學期課程內容以佛教及宋明理學為主要討論對象。中國中世、近世思想與古代思想內涵有明顯的差異,此與佛教的傳入有關。佛教是在梵語的思維方式與世界觀下構築出的一套實踐體系,但隨著譯經者將佛經譯為漢語,使漢語及梵語思維產生碰撞與交融,中國引入了大量新的詞彙與思維方式,而對本體、心性、工夫諸論的討論也成為核心。宋明儒者一方面吸收佛教的理論架構,一方面則藉由對先秦儒家經典的重新詮釋以批判佛教思想,遂有理學的成立,而理學所建構出的世界觀與實踐體系,除了對中國近世的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產生顯著影響外,甚至及於整個東亞地區。
本課程擬聚焦於佛教與理學的思想體系是如何建構的,探討思想家所面臨的思想環境、問題意識的興起、其核心觀念的源流與演變、及具體的實踐方式等。
 

課程目標
一、使學生對中國思想的發展,及古代、中世與近世思想的轉折處有所掌握。
二、通過閱讀核心文獻,瞭解重要思想家的思想內涵。
三、認識佛教與理學家有關本體、心性、工夫諸說的內涵與流變。
四、對中國思想家的世界觀與思想體系有一定認識。
 
課程要求
待補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呂澂,《中國佛學源流略講》 
參考書目
待補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5  原始佛教的興起與發展 
第2週
3/04  佛教的傳入與般若學 
第3週
3/11  佛性思想的發展 
第4週
3/18  天台宗與華嚴宗 
第5週
3/25  禪宗的思維方式與實踐體系 
第6週
4/01  溫書假 
第7週
4/08  中唐與宋初的儒學復興運動 
第8週
4/15  周敦頤與聖人之學的提出 
第9週
4/22  期中考 
第10週
4/29  張載與儒家心性論的建構 
第11週
5/06  二程Ⅰ:性即理 
第12週
5/13  二程Ⅱ:涵養與進學 
第13週
5/20  朱子Ⅰ:中和新舊說與朱子心性論的完成 
第14週
5/27  朱子Ⅱ:從智慧本有到格物工夫 
第15週
6/03  陽明學的興起 
第16週
6/10  良知異見與陽明後學的分歧 
第17週
6/17  清初三大儒與理學的總結 
第18週
6/24  期末考